來源:華夏時報

記者盧夢雪 北京報道
作為區域性金融風險化解與金融改革的樣本,2021年掛牌開業後,山西銀行曾在2022年、2023年連續上交了兩份業績優秀答卷,淨利潤分別同比上漲了108.40%、111.82%。
然而,就在市場認為其正在甩開曆史包袱,輕裝前行之時,山西銀行的2024年財報卻讓人大跌眼鏡。
山西銀行披露的2025年度同業存單發行計劃顯示,該行2024年營業收入同比微增0.60%,但淨利潤僅實現0.51億元,較2023年同期的8.31億元同比減少了93.86%。與此同時,該行資產利潤率下降,撥備覆蓋率下滑,不良貸款率上升。
為何在業績連續兩年大漲之後突然大幅下滑?2月28日,山西銀行相關人士就此回複《華夏時報》記者采訪時表示,2024年山西銀行仍保持了穩健發展態勢,營業收入、撥備前利潤均實現了增長,但在宏觀環境、減費讓利的影響下,同時年內加上吸收合並了4家村鎮銀行等原因,才出現了淨利潤下滑、不良貸款率走高的情況。
2024年業績驟降
山西銀行是由山西省政府授權山西省財政廳履行出資人職責,以原大同銀行、長治銀行、晉城銀行、晉中銀行、陽泉市商業銀行為基礎,通過新設合並方式設立的省屬金融國有企業,於2021年4月28日掛牌開業。
作為山西當地的省級城商行,山西銀行的成立被視為區域性金融風險化解與金融改革的樣本。在被山西銀行合並之前,上述五家銀行均出現了業績的大幅下滑。其中,晉城銀行2020年前三季度營業收入同比下滑25.17%,淨利潤同比大降65.23%,不良貸款率上行至3.79%,撥備覆蓋率跌破監管紅線降至132.94%;晉中銀行、長治銀行2020年前三季度淨利潤均同比跌超50%;大同銀行2020年上半年淨利潤同比下滑76.17%;陽泉市商業銀行則一直未披露2019年年報。
在這樣的背景下,山西銀行成立之初不良貸款率偏高,為3.29%。於是,為前瞻性消化風險,主動處置曆史遺留問題,成立首年,通過清收、轉讓、重組等方式,山西銀行累計化解風險資產125.99億元。同時,由於計提了大量的撥備,山西銀行2021年業績出現了大幅虧損,淨利潤虧損高達46.73億元。
但隨著曆史包袱的逐步化解,2022年、2023年,山西銀行經營情況出現了顯著改善。資產規模方麵,2021年至2023年末,山西銀行資產總額分別為2961.82億元、3206.87億元、3563.3億元,呈快速增長趨勢。營收方麵,2022年,山西銀行淨利潤逐漸“回正”,達到了3.93億元,同比增長108.40%;2023年再度同比增長111.82%,達到了8.32億元。資產質量方麵,2021年至2023年,山西銀行不良貸款率持續下降,2023年不良貸款率為1.74%,已低於城商行平均水平。同時,該行撥備覆蓋率逐年提升,由2021年的151.14%上升至2023年的202.74%,風險抵補能力進一步增強。
改革化險初見成效,市場對山西銀行業績表現充滿期待。但令市場倍感意外的是,山西銀行披露的2024年業績數據出現了大幅下滑。
2025年度同業存單發行計劃顯示,山西銀行2024年營業收入較2023年微升0.44%,但淨利潤同比減少93.87%至0.51億元,尚不及2022年水平;資產質量上,不良貸款率較2023年上升0.76個百分點至2.50%,也高於2022年水平;此外,資產利潤率縮水,撥備覆蓋率大幅下降近50個百分點。雖然相關數據尚未經審計,但業績下滑已成事實。
為何2024年業績出現如此大幅度的下滑?2月28日,山西銀行方麵在回複《華夏時報》記者采訪時表示,2024年整體銀行業麵臨較大經營壓力,但實際上,2024年山西銀行一般貸款累計投放量達到了921億元,同比增加142億元,增長率高達18%,為實體經濟注入了強勁的發展動力,同時,在2024年末實現了營業收入、撥備前利潤連續三年穩步增長的良好態勢。
但同時,該行在年內穩妥推進了四家高風險村鎮銀行的吸收合並工作,同時持續推進減費讓利,強化風險抵禦能力,使得淨利潤、不良貸款率、撥備覆蓋率等指標受到了影響。
2024年再度吸收合並四家銀行
實際上,從2024年上半年的業績表現來看,山西銀行數據還未見較大下滑跡象。
2024年一、二季度,山西銀行營業收入分別同比增長了25.27%、19.10%,增速並不低;資產利潤率也分別達到了0.06%、0.13%,均高於2024年底的0.01%的水平。
但2024年9月,據金融監督管理總局批複,山西銀行收購了陽曲縣匯民村鎮銀行、山陰縣太行村鎮銀行、晉中市榆次融信村鎮銀行、萬榮縣匯民村鎮銀行4家村鎮銀行,承繼了4家村鎮銀行的資產、負債、業務和員工,並將其改建為支行。
山西銀行相關人士在回複記者業績下滑的原因時提到,2024年,該行以最短時間、最大投入,穩妥推進了四家高風險村鎮銀行的吸收合並工作,承接其全部曆史包袱,有效化解了中小金融機構風險。
物聯網產業聯盟副秘書長袁帥認為,吸收合並村鎮銀行,可能是2024年末銀行利潤、不良貸款率、撥備覆蓋率等指標產生變化的原因之一。
他向《華夏時報》記者解釋稱,若合並的村鎮銀行資產質量較差,不良貸款較多,將直接推高銀行的不良貸款率,同時,由於銀行需要承擔這些不良貸款的處置成本,在短期內可能對銀行的利潤產生負麵影響。此外,由於不良貸款的增加,銀行可能需要計提更多的貸款損失準備,這將導致撥備覆蓋率的下降。
另有分析人士向記者指出,由於合並後需承擔被吸收銀行的不良資產(如高風險貸款),這將對銀行資本有一定消耗。
記者注意到,成立以來,山西銀行持續在推進旗下村鎮銀行的合並重組工作,進一步化解風險,實現穩健發展。
2024年12月,該行董事會秘書高鴻齋曾在交流村鎮銀行改革化險情況時表示,山西銀行成立時,承繼成為20家村鎮銀行的大股東和發起行,這些機構中有半數為高風險機構或邊緣機構。2021年至2023年,通過“保留機構化險”的方式先後推動7家高風險機構“摘帽”退出。今年以來,在省委、省政府的堅強領導下,山西銀行在5個月的時間內,高效推動完成4家高風險村鎮銀行平穩改製化險,創造了資不抵債機構“零對價”清退股東的成功案例,成為山西省地方金融改革的又一最新成果、央地協同深化地方金融改革的又一合作典範,得到省委、省政府和相關市縣政府肯定。
上述山西銀行相關人士向《華夏時報》記者表示,下一步,該行將持續打響風險化解攻堅戰、市場拓展反擊戰、管理提升持久戰“三大戰役”,努力打造規模適度、結構合理、風控嚴密、運行高效、安全穩健的區域優秀城商行。